无线电报务员在发报看到一个帖子,说是他们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部队服役时,当的是无线电报务员。几年后退伍回家,把部队发给他们的无线电台电键悄悄地带回了家乡,目的是想留给纪念。所谓无线电台手键,又称“电键”、“发报键” ,是报务员发电报时用到的一个专业工具。
以下这一张是40多年前的,国际无线电报务员的通勤用语,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行记得?那是军中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无线电报务员,所必须背至滚瓜烂熟,使用自如,对答如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无线电国际通勤用语。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那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场景:一群年轻人坐在一间简陋的训练教室里,桌上摆着一堆灰扑扑的铅笔。有人忍不住问:抄收无线电报,怎么连支像样的笔都没有?答案让人哭笑不得——这些铅笔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残次品,每支只值半分钱。
抗美援朝老兵名片葛振时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22师司令部报务员。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1949年,13岁的葛振时就跟随部队离开了家乡,进入通讯学校学习。
两位英姿飒爽的女军人(一个干部,一个战士),在当年南部边境战斗后凯旋时留下的照片。时间是1988年。照片上女军人身背硅两瓦步话机,鞭状天线竖在电台的上方。根据这张照片的内容可以判定,这两位从前线凯旋而归的女军人的身份是部队报话员。所谓报话员与报务员是有区别的,与话务员也有区别。
从1966年到1978年,由于军队院校基本停办了,干部的提拔基本都是来自优秀的战士。到了1978年,部队有了新的规定,干部的来源停止在部队的战士中选拔,所有新干部必须经过大专院校毕业 合格了才能提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