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互联网信息多得像洪水猛兽一样铺天盖地的时代,纸质报纸还一直存在着,就在 2022 年,咱国家居然还印了多达 266 亿份报纸呢!每天早上一睁眼,人们头一件事就是翻开报纸,瞧瞧这天下都发生了啥大事小情。
单日出版256个版,营业额1137.9万元,刷新了报纸单日出版营收纪录。这是12月18日《扬子晚报》纪念创刊30周年特刊所创造的辉煌成果。业界对于这份数据的感叹情真意切。因为,这种纪录在纸媒兴盛时期尚且难得,更何况是在都市报、晚报集体遭遇“严寒”的当下。
报纸是否会消亡?学界与业界已经探讨很多,就如同当时人们探讨广播是否会消亡一样。但广播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适应了堵车的场景而重焕生机,现如今的广播是成本“最小”、收益“很大”的媒介形态,这是否能给报纸的发展以启发与思考?
一提到报纸的未来,相信很多人都是沮丧的,不抱有任何希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创新对于整个行业的变革。世界上最大的传播集团WPP的首席执行官Martin Sorrel在编辑协会会议上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断去发掘报纸能够为现代社会中忙碌人们所提供的价值。
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全国报纸印刷量调查统计结果日前出炉。本年度调查统计工作涵盖151家单位,其中包含中央各报、各省(区、市)以及部分地市报纸所属印刷单位。这151家印刷单位在2023年的报纸印刷总量是373.77亿对开印张,相较2022年报纸印刷总量385.
与5G几乎同步的是“传播社会”悄然而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所指出的,“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一场疫情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经此一“疫”,传播社会加速到来。
记得30多年前,笔者在新华日报扬州记者站当记者时,读报是每天的必修课,当时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先读《扬州日报》,上午十时半左右读《新华日报》,这时《新华日报》会送到市委收发室,如果遇上雪天、大雾等天气,就会到邮局等报纸,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