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己9月初检查表面抗原转阴后,到现在已经一个月多了。本来医生建议10月2日和10月9日是最后的两针干扰素。因为自己对副作用已经非常排斥了。所以经过研判,做出决定停针了。这两针不用打了。这样的话自己总共打了23针干扰素。抗原从打针前的19.27,到最后转阴后的<0.01。
随着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病毒阴性,肝功能维持正常的治疗目标,而开始追求更高的目标:HBsAg的清除——即慢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也被称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金牌”——在巩固期过后,患者不再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都大大
干扰素目前仍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如果能够通过干扰素治疗,达到安全、有效、持久控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肯定优于长期服用核苷类药物。但是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多,有效率比较低,所以在使用干扰素的过程中应该见“不好”就收。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追求临床治愈应用抗HBV药物的过程中,这话更有道理。但有效的负荷剂量和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在较为漫长的用药过程中,难免会有诸多曲折和变数,如不同治疗时段的毒、副反应,可能影响用药者的生活、心态、睡眠等诸多方面,而有大相径庭的不适体验。
在乙型肝炎的治疗版图中,干扰素疗法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深受医学界的推崇。具体而言,当乙肝患者的表面抗原水平低于1500单位时,采用干扰素治疗,其转阴成功率大致维持在15%至30%之间,展现了一定的治疗潜力。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张硕 林坤“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了!”35岁的姜女士(化名)是众多慢性乙肝患者中的一员,她原以为这一辈子都要生活在乙肝病毒阴影下。然而通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消化科的治疗,近日她得到了临床治愈,再也不用每天服用抗病毒药物。
其实我已经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还在硬撑。除了身体方面的副作用还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昨天申请了慢性病,也是因为没有干扰素了,也到了每两个月一次的小检查:肝功和血细胞五分类。我要求医生给我再开个单子让我看一下表面抗原的抗病毒效果。
我国是肝炎大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1亿人,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3000万例,接近全世界总数的一半!随着病情的进展,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