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位于四川的酒城泸州。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每个地方的民间习俗都充满了稀奇古怪。马上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春节了。春节给人的感觉是团圆、喜庆、快乐。今天来说说我家乡的民间习俗,这种让人难以忘怀的习俗现在成了我儿时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来都让人内心久久的不能平静。
兴化市志》第268页记载:烟花炮竹,民国年间,城乡设有神香、鞭炮作坊数十家。20世纪30年代,林潭舍王庄的卫姓,来到大垛开正祥泰炮竹店,还有同是舍王庄的卫姓和大垛本地的阮姓两家也先后开了炮竹店,到20世纪90年代,大垛的鞭炮制作有集体工厂2家,个体户若干,从业人员近400人。
在重庆南岸区金台村杨某的家中,两层楼的民房里,四处堆放着制作鞭炮的泥土、纸筒等原材料,以及鞭炮成品、半成品。据了解,杨某曾经非法销售鞭炮,被查处后,便用自家房屋当小作坊,开始用黑火药手工制作鞭炮。不仅生产环境不规范,制作出的产品也不具备安全性。
#家乡年味不一样#儿时的年味,是从放寒假开始的。放假都到街上一逛,发现商店里突然多了对联、灯笼、新年挂历,当然更少不了鞭炮。老家在河北安国一个农村。那时候村里刚开始有了集市,年底最热闹的便是集市时村里的两个大水塘。冬季北方干旱,水塘也是干枯的。年底水塘里全是卖鞭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