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地,红色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几乎没有谁不会唱。近些年几次大节庆期间,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举行的文艺演出压轴节目,大都是演员与老区群众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红歌。
红歌金曲联奏14——1《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以信阳民歌《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革命歌曲,表达了鄂豫皖苏区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喜悦心情,当时在鄂豫皖苏区广为流传,后来由王霁初创办的“红日剧团”传唱到全国,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民歌的经典之作。
临近新年,有个集体大合唱活动,通知下发,职工踊跃报名,很快,一只八十多人的大合唱的队伍组合起来了,文化人都有文艺细胞,不怕唱歌,三两次的集训,歌声流畅悠扬了起来,尤其那个年长却感染力极强的艺术指导同时也是指挥老师,昂扬奋发,气势无比,神彩飞扬,感染着我们,她准确的指挥手势一下子让大家凝聚了起来,一遍一遍的演练,一遍一遍的纠正,精雕细琢,红歌在练习中得到了咀嚼和理解,更有了飞跃式的升华,“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想必所有的合唱团员都理解了歌词的表现力,因为深沉悠扬的旋律让大家痴迷了。
《东方红》的诞生,是陕北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真情流露。1970 年 4 月 24 日,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的 “长征一号” 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东方红一号” 卫星携带音乐装置,卫星入轨后《东方红》乐曲在太空响起,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名字是《我爱北京天安门》。1969年,年仅13岁的金果临,受到英语课本中“I love Peking. I love Tianan-men”等语句的启发,创作出了第13篇儿童诗歌《金光照得全球红》: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提起《军民大生产》,很多人误以为其诞生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其实不然,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首府所在地马栏,作者是张寒晖,它同《绣金匾》一道,唱红陕甘宁边区,唱响全国,至今仍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当今社会新时代,人们生活身健康,追求生活好质量。不少老年队伍中,越老爱好学唱歌了,洗衣做饭街闲逛。三五成群在一起,闲庭散步,甚至泡澡在浴缸里轻松时候,都轻声唱上一曲。唱歌使人越唱越乐观。越唱越有火力,越唱越忘掉一把年纪,唱歌也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