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讯(记者高宏梅实习生李婷婷)4月4日晚,作为我省文艺界的又一项重大文化惠民之举,“欢乐兰州”陇剧优秀剧目周周看演出再一次点燃了甘肃省陇剧院小剧场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已是“欢乐兰州”陇剧优秀剧目周周看活动的第四场演出,可谓是“大家云集,精彩纷呈”。
报送单位:甘肃省陇剧院陇剧是甘肃独有地方戏曲,原名陇东道情。1959年,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赴北京演出大获轰动,演出载誉归来后,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提议将道情戏改为“陇剧”,甘肃从此有了独有的地方代表剧种“陇剧”,原甘肃省戏曲剧院道情剧团改名甘肃省陇剧团。
中国甘肃网8月24日讯据庆阳网报道 (记者 杜斌伟) 56年前,在明代戏曲《渔家乐传奇》基础上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枫洛池》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轰动京城。从此,甘肃诞生了自己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陇剧,中国戏曲百花园中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
今年已84岁的傅铁老人在街上偶遇一位贤后街的老街坊,老街坊告诉他《兰州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写贤后街的文章,傅老听后赶忙到张掖路上的一处报栏寻找,果然看到了这篇文章《贤后街:充满书香之气的老街》。细细读来,傅老感慨万千,脑中也不断盘桓着记忆中的贤后街。
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省文旅厅部署指导、甘肃省陇剧院组织实施的“非遗迎国庆 陇剧进万家”线上展播活动分别在庆阳市、平凉市精彩上演,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老百姓,送上了一道丰美的“精神大餐”。
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这一消息被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了对陇剧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并热切希望获得关于陇剧和秦腔的基本关联与区别。网友们的好奇与期待,无疑是对我国丰富多彩戏曲文化的一种热爱与传承的体现。
有这样一群人,寒来暑往,经年累月,为传承推广陇剧艺术默默耕耘,潜心创排,只为让更多人能欣赏到这个艺术瑰宝,即便是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创作,到现在有序复工之后,依然“停演不停工”,利用这段时期“抓传承、抓创作、复排经典剧目”,他们就是甘肃省陇剧院的全体人员。
延续陇原历史文脉,甘肃省陇剧院一路前行。陇剧《大禹治水》自2021年首演以来,赢得无数掌声与赞誉,尤其是今年七月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上一炮打响,赢得“陇剧曙光”之美誉,有专家评价:这部剧目把大禹治水的源头积石山和大禹文化相融合,以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和独具风格的陇剧表现形式,展现了古老黄河文化和伟大黄河精神,是甘肃戏剧舞台上的又一力作。
时近中午,正在煤炭工业部装台的 10 位同志接到紧急通知后,生平第一次打了三辆出租车赶回住地,按照要求换好衣服,与全团一起前往。一进北京饭店,大家不由自主地屏声静气,大厅里金色与红色相间的蟠龙柱高大威严,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陇剧在浙江省杭州西湖边的大剧院演出《枫洛池》时受到杭州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有位女局长一直陪着我们,每晚都来剧场看演出,关心售票情况,白天陪我们游览西湖,看名胜古迹,什么“天外天”、“楼外楼”、灵隐寺、岳飞墓,让我们领略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