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这位曾经的文坛巨匠,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但她的离世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她的爱人平鑫涛,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因病重卧床,失去了一切感知能力,甚至连她这个深爱了几十年的妻子也不再认得。
昨天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他家的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他说他父亲已经在ICU躺了两个月了。80多岁的老人,浑身插满了管子。呼吸机的嘶嘶声和监护仪的滴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提醒着每个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老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们兄弟姐妹只能轮流请假来照顾,但每次来都只能隔着玻璃看一眼。
在医院的老年病房里,作家薛舒学到了一个词——“升天”。那是病房护工们对死亡的尊称。薛舒想,比起尖锐又疼痛的“死了”,比起可能引起歧义的“走了”,“升天”这个词让生命的离开变得神圣和浪漫起来。2015年,薛舒的父亲薛金富因阿尔茨海默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住进了老年病房。
文 /编辑:淩轩在人们朴素的情感中,“生离死别”是最难接受的事,可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都有“喜丧”的说法。古时的“喜丧”是相当少见的,现代的“喜丧”标准还和以前一样吗?有多少人能算喜丧呢?喜丧的标准是什么?活的老就是喜丧吗?
老了是得享福,可享福这事儿谁说了算?不少子女以为,老人到了80岁,理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全盘交给儿女安排才叫孝顺。可事实证明,这种“用力过猛”的孝顺,有时候简直是“坑老”。从生活干预到过度医疗,子女的好心往往变成了老人的负担。
湖南94岁老人临终前,坚持要找到失散61年的儿子,见他最后一面。老人在重症监护室里苦苦支撑,浑身插满管子续着命。女儿曹玉玲又心疼又着急,她不想让父亲走得不安心,同时心里又清楚,想找哥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人为何直到病危才想起来找儿子,最终他又能否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