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舆论上突然有大量营销号不约而同在刷同一份通稿,内容大同小异,都在说“4月23日,堪称中国货币史上重要的一天”,甚至谣传“4月23日开始,央行将把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常态化”,动辄说我们央行也要开始搞量化宽松。
尽管欧美银行业风暴仍未平息,但上周标普500指数已上涨1.43%,纳指大涨4.41%,隔夜美国三大股指更是全线上涨。以悲观著称的摩根士丹利首席股票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认为,这可能是市场对美联储救助措施的“误读”。
9月24日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联储倾听》线上活动中致开幕辞,强调美国经济正面临不确定性,需要适应“新的现实”——我从未真正见过这样严重的供应链问题,从未看到过美国经济伴随着如此严重的用工荒,同时还有大量失业人员和劳动力市场严重闲置同时存在的现象。
过去一周,有关“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的观点,让市场对于中国会否开启量化宽松(QE)的讨论突然升温,这发生在经济数据仍较疲软、特别国债将持续发行之际。多家国际投行和中国学者、银行间交易人士都对记者表示,当前中国不会实施QE。
“如果央行进一步扩展国债购买工具,可以提升整个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但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操作,不能等同于QE(量化宽松)。”在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举行的2024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发布会上,中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