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位86岁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儿孙的搀扶下,终于踏上了阔别71个年头的故土,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田和似曾相识的路,老人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颤颤巍巍的大声喊道:母亲,儿子回来了,儿子终于回来看您了!
《十五从军征》是汉魏时期的一首乐府诗,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作者:汉乐府 诵读:康爸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古诗一首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352]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353]”。兔从狗窦[354]入,雉[355]从梁上飞。中庭生旅[356]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中国古诗词,美了千年,也治愈了人心~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单程票,只要到站了,无论你是什么人,富贵也好,穷困也罢,生前再风光,到站了都必须下车~俗话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自然界的花草凋谢了,还有再开放的一天,但人老了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严格说来,“短篇小说”这个文类并非古已有之,实际上它是在中国新文学发展之初,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产物,是在中国文学内部演进到一定阶段后,受到翻译的近代西方小说影响而逐渐成形的,并最终确立了“横截面”“经济”“白话、不逾万字”的“短篇小说”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