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是归家的讯号漫漫归途我们在一条条线路上串起思念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团圆改革开放伊始1亿人次踏上春运归途春运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4年春运预计90亿人次出行将创历史新高曾经人们归心似箭不畏囧途当下各方面保障的完善让返乡之路更加轻松、便捷、舒适1993年1月12日,北京火车站开
对团圆的期盼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不用刻意提醒一到年关就会浮上心头历经辗转艰辛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团圆春运不只是一次迁徙它更是一条纽带把无数的远方和无穷的人们系在一起让我们跨越山水团聚听一听久违的乡音尝一尝牵挂的味道见一见想念的亲朋下面的每一张图片都是关于团圆的故事出站口的拥抱家门口的
年复一年我们都在回家路上舟车千里人潮如故春运这场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承载着万千游子归乡的殷切希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回家路上的“逆行者”年夜饭桌的“缺席客”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春运“护航人”几十年的春运历程中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只为让我们的旅途更安全、更舒适、更温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去岁千般皆如愿,今年万事定称心!年前有临平网友晒出自己年轻时和舅舅的女儿过年期间在塘栖广济桥边拍的老照片,两个小女孩带着红围巾穿着红裤子,红红火火年味满满。图片来源于抖音充满时代记忆的照片一时间勾起不少临平人的回忆。
在没有电视的时代人们欢聚在岁末年初载歌载舞举办联欢晚会迎接新年1961年春节前夕,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联欢晚会。新华社记者 顾松年 摄1964年2月10日晚,在首都的归国华侨聚会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在没有电视的时代 人们举行春节联欢晚会的方式 和现在有所不同 人们欢聚在一起 载歌载舞分享新春喜悦 1961年春节前夕,中央民族学院学生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联欢晚会。 1964年2月10日晚,在首都的归国华侨聚会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拜年 则是过春节时最有特色的习俗 亲朋好友互致祝贺 辞旧迎新 共同祈盼新春愉快、国泰民安 拜年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这是约清末民初时老北京人拜年,互贺新禧。 这是清末的北京,妇女穿戴一新出门走亲访友。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一盘饺子一碟年糕一锅“全家福”……年夜饭是中国百姓阖家欢聚的盛宴1953年,天津市民王德铸(左一)一家人吃团圆饭。1960年,辽宁鞍钢老工人于德举一家在吃年夜饭。为过年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是当时人们颇费脑筋的事。
唱大戏作为经典民俗 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是迎新春的隆重“庆典” 最早唱戏起源于祭祀 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国富民强 后来逐渐演变成戏曲形式 “过大年,看大戏” 也成了人们重要的习俗之一 1994年春节期间,福建省莆田市多个专业剧团和民间剧组巡回在乡村集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