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群体和企业的在职职工,上班的性质有没有区别呢?农民工能否享受到,和企业在职职工相同的待遇?如果是全日制劳动合同关系是依法可以享受到自己应有的待遇,比如说五险一金,再比如说企业单位的一些奖金,福利绩效等等之类。
长期打工的人与常年种地不打工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从衣着、神情、生活、打扮上很容易分辨出来。而打工人就不一样了,打工人一般脸色白嫩,每天都要戴上安全帽或鸭舌帽,而且打工人每天干活都是有时间点的,早中晚休息时间非常充分,而且干活也不算累,更大的区别就是,种地需要高额投入,而打工人可以不用投资,也就是“0投资”!
打工这个词在我们身边很熟悉,为了生活我们付出劳动或者技能换取相应的报酬,我们今天就聊聊体力打工,最常见体力打工者都是在建筑工地,我们也称为“农民工”,这类人群大部分都是朴实的农民,我们经常在火车站看见大包小包的一群人,大多数都是一个地方的人,组团去一个工地打工,这类工种非常辛苦,
近段时间以来,打工人这个梗非常的火,朋友圈里面都被:早安,打工人!打工人是继社畜之后的一个新的名字,说的是没有社畜那么惨,但是也没有打工仔听起来那么的卑微,打工人是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在社会奋斗、努力工作的新词汇,透露出即便是小人物也不能缺少对生活的追求的意思。
就连微信上的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请注意断句噢~是打工/人。而不是打/工人。有多少人不小心理解成第二种的?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和打工仔不同,打工人这个称呼偏向中性,一个“人”字,透露出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有着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打工人一词为什么走红?】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网络流行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社会心理角度看,“打工人”的走红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打工人”可满足人们自嘲调侃的心理需求;2.“打工人”体现了人们对平等包容的追求;3.“打工人”符合大众求新求变的语用心理。
不知道现在小学课文上到底怎么称呼农民和工人,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课文上称呼农民为农民伯伯,工人为工人叔叔,从课文到媒体报道都用这些尊敬乃至最少中性的词,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农民就成了农民工,工人就成了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