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一见面,便会热情地相互打招呼,觉得对方条件合适了,就会相约到附近小树林进一步了解。许多前来为儿女相亲的老人打着雨伞,他们或手举着纸板,或把写有儿女征婚情况的纸张放在地上,在为自己的孩子寻找伴侣。
这是小武第一次参加集体相亲会。在缴纳了150元入场费,坐在桌前喝了两杯饮料,看了十几个男生的资料后,宣告失败。1986年出生的小武研究生毕业,在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去一年,待字闺中的她在父母和朋友的介绍下相亲多次。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亲”确实是对工作之后,圈子越来越小的上班族一个最有效快捷的方式。而现在,好不容易拉扯长大了孩子,又到了要开始头疼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作为《中国式家长》的精神续作,《中国式相亲2》已在前不久的WeGame试玩节开放试玩。
近期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毁誉参半,一边是标榜独立自主的“千禧一代”,另一边是打着“有爸妈更放心”却形似包办婚姻的所谓“中国式”相亲。孰知“中国式”三字实则内含着数千年中华文明,我们难免要问,难道中国从古至今儿女婚姻就是由父母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