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秦泗河,是今年8月,在潍坊医学院校史馆的中国肢体残障医学展览馆,记者看到一组组让人震撼的术前术后对比照片:那些下肢严重畸形,根本无法站立,只能蹲着、坐着、趴着、跪着走路的人,术后居然站起来,能扶拐甚至徒手行走了!
曾玲华,32岁,一名来自江西赣州的患者,来自一个普通甚至有些贫穷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2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曾玲华的一生,脊髓灰质炎导致左下肢畸形,行走时只能借助左手的扶持才能勉强活动,姿势怪异,让她受到无数的嘲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卑、难堪让她越来越无法面对自己的生活,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父亲带着她四处求医,得到的都是无能为力结论,这一刻她感觉自己被判了死刑,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她结婚了,丈夫也是一名残疾人,磕磕绊绊中他们有了三个孩子,所幸三个孩子健健康康,这才让她灰暗的生活有了些许色彩。
一直困扰着她的生活,走路的时候会痛,以前也想治疗,到医院都是要求她做手术,他也想治疗了,但是去病房看到做过手术的病友,在腿上打了钢钉,放着矫正架,每天要输液,两三个月不能下床,看到这种情况,她害怕啦,太遭罪,就一直也没有治疗。
张辰,25岁,大学本科学历,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一家互联网外企的实习员工,正在等待一个转正名额。在中国,跟他同样“姓张”的人超过9500万人。张辰,同时是一名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他自幼生病,日常完全依靠轮椅出行。在中国,跟他一样被官方称为“残疾人”的人超过8500万人。
作者:罗日新(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黄石市作协名誉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钢的城》等。)深圳的深秋,很像湖北的春夏季节,风儿吹过脸颊,暖暖的,舒服极了。上午的大会开完,下午的分组讨论会按时进行。安排的是小会议室,紧凑的空间立刻让因陌生而模糊的面孔都变得清晰起来。
来源:【赣南日报】□记者钟清兰 通讯员胡世财城区的大街小巷,平缓的无障碍坡道、盲道随处可见;公共场所,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共交通出行,无障碍服务更加贴心;残障人士的家里,无障碍改造后生活愈加便利……随着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
来源:人民日报 无障碍设施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士等特殊群体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无障碍设施建设日益提速,不仅方便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也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发展的温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徐宁编者按: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聚焦“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残障人士在众多倡议中,挺立于领域前沿,在为自身争取应有权利、谋得切实福祉的征程中,破冰前行。
新华社日本神户5月25日电(记者岳晨星、张伊伊)姚娟在田径赛场已征战了将近26年,当她看到同场竞技的美国小将米德尔顿时,不禁感慨在她身上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铁饼赛前热身那会儿,我就跟她说你看着很年轻,她说她才16岁,然后我告诉她我40,她就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