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远古的神话时代,曾经存在过一种神奇的树,叫做扶桑,也叫扶木,若木,若华等等。在每天黎明的时候,就会有一只金乌鸟带着太阳,从扶桑树的最高点起飞,经过一个叫盐池的海洋时,就会飞下去洗个澡,然后在重新起飞,用整整一天的时间,在空中绕飞一周,最后从西方一个叫昧谷的山口,潜入地下,沿着大地的另一面,在重新回到扶桑树上。
诗词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我们能从诗句之中,读到气魄与风骨,读到优美和浪漫。诗词之中,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因此也能读到人性的角落,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诡异。譬如以下几句诗,读之仿佛有冷风从千百年前幽幽吹来,让人凉气冲顶,遍体生寒:李嵩 骷髅幻戏图图自/网络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第一个故事:魏晋南北朝时候,有母女三人相依为命,某一年,母亲得重病死了,姐妹两个非常伤心,于是便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举行葬礼的那天,远房四邻都来了,还有好几个姐妹两个都不认识的陌生人,出于礼貌,姐妹两个还是按照礼节接待了他们。
首先讲时间是晋太元中,晋太元中是公元376-396年,但是桃花源里的人描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明他们从秦时期就来到桃花源里,就算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公元前221年,按照他们的穿衣习惯,应该跟当前的社会差了600年左右,600年与世隔绝,居然穿衣风格能跟外面保持一致。
·1.当我读到有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时,有点恐惧。·2.山海经里面许多怪物到现在也有相似物种,比如袋鼠、仇狳等,根本就不存在于亚洲,可是秦、汉那个年代竟然有记载,让人心有畏惧。为什么山海经里的很多食人的妖怪都是叫声如婴儿,因为当时生产力低,孩子不容易养活。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书中记载着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了。
《桃花源记》晋代大文豪陶渊明的始作于1500年前的文学名著,作者通过对世外桃源的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这篇文章流传千年而不朽,着实是一篇千古奇文,但是仔细读来,你会发现文章有很多不符合常规逻辑的内容,细思极恐,似有隐喻暗藏其中,首先来看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