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地图成为摄影师走南闯北的重要工具。在移动摄影棚中为孩子们拍照,别有一番滋味。移动影棚全景,简单却道具齐全。村民们拿着成品的照片,十分喜悦。摄影师的器材之一,一台彩色打印机。你肯定去过照相馆拍过照吧,那你在乡村集市上的移动影棚拍过照吗?
青年山东说,带你看青年人眼中的山东。斜杠青年杨帅,是摄影师,同时也是一名大学老师,就职于青岛黄海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我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孩子,曾参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等多部电影、广告的拍摄。”杨帅这样介绍自己。
画面中,李玉刚身穿一件淡蓝色卫衣,看起来非常时尚有活力,但李玉刚老家的房子却看起来有些破旧,虽然房子看起来翻修过,但门口的地还是有些凹凸不平,甚至水泥都开裂了,疑似还没有来得及修,房子和普通的农村家庭也差不了多少。
聚焦山西 综合编辑 4月1日,《我的父老乡亲——郭晓霞摄影作品展》将在荆浩美术馆1号展厅展出,这是晋城籍女摄影师郭晓霞首次携乡愁回家乡举办摄影展。郭晓霞祖籍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她的舅舅是台湾企业家郭台铭。1978年,郭晓霞考上大学,从此离开晋城,后定居深圳。
山东潍坊峡山区,2010年9月,一场乡野国际马拉松。 (孙树宝/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是一名出生在山东农村的摄影记者,我喜欢双脚站在泥土里进行采访和拍摄的感觉,艾青的诗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的心情。山东安丘,2015年6月,玩滑板的孩子。
20多年前,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段久军跟朋友借了一台相机,开始尝试拍金山岭长城,从小再熟悉不过的“边墙根子”,成了他镜头里的主角,农家院也变成了摄影主题小院。段久军所在的村子名叫花楼沟,是金山岭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606户村民,1800多人在册,常住700多人。
图文选自“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图片征集”来稿我父亲是一位上世纪80年代自学摄影、自营照相馆的乡村摄影师。30多年来,父亲的照相馆从兴盛走向衰落,在时代的变化中,父亲又回到黄土地,做回了农民。我的故乡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将台村,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沟壑间。
尤其可贵是,他通过镜头,捕捉身边的真善美,用镜头来推动和改善身边百姓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冬天,陈小林下乡为村民照相,路过团堡镇沙地沟村时,看到一个天坑边上聚集了很多人,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有的挑着水桶,有的用背篓背着塑料水壶,还有的人拿着一些饮料瓶,所有的人都在等候天坑边上那一眼小小的泉水,那场面,真的让人心酸。
(航拍的街景视频截图。)日前,一名远在深圳务工的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青山村村民拨打贵州都市报记者电话爆料称,家乡一位开相馆的山村“摄影师”,航拍了当地街貌的视频,并将视频上传微信朋友圈,惹得在外务工的老乡们纷纷点赞转发。7月5日一大早,记者赶到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青山村一探究竟。
“走回故乡” 我叫罗鑫,朋友们都叫我“拉黑”。我是一个独立摄影师,几年来,我的摄影创作围绕着故乡和自己的个人生活。2015年底,我计划做一个“徒步返乡”的众筹项目,从上海步行1000余公里到我的老家江西宁都县,以此来给我的故乡系列做个完结。
近日,广东肇庆,95后大学生李同学毕业后回村给奶奶拍时尚大片,惊艳网友。据李同学介绍,他本身是一个独立摄影师,回家就是为了以影像的形式陪伴家人,他从高中开始就给奶奶拍照,已经拍了10000多张。他说,奶奶快70岁了,但自己还年轻,就想用自己有限的青春多陪伴她。
作为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商业摄影师,今年过年,廖益盛驱车1200公里,从上海回到江西老家赣州安远,用单反相机、闪光灯、红色背景布等专业摄影装备在村里搭了一个临时影棚,免费为乡亲们拍摄全家福,也为老人拍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