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又称天都实验室)在首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中,首次详细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该计划将在2030年实现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目前已向全球公开征集任务名称、任务规划和任务方案等。
10月22日,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了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十大工程,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计划开展的工程包括首次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近地小行星防御”意味着什么?这场“地球保卫战”我们会怎么打?源起:为何要防御小行星?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在2021年利用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的DART航天器,于当地时间9月26日成功撞击了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小行星,这是人类首次行星防御试验,目的是为了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道。
原创 白玉京 底线思维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航空航天评论员中国实施小行星防御计划,这么科幻的事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现实,但很多网友至今仍然以为它是个异想天开的话题。9月5日,中国开会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合肥9月5日电 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10月22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深空探测未来15年的计划,未来15年内,中国将会在月球探测、小行星探测以及运载技术方面,论证并实施十大工程。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3日报道,据参与行星防御系统项目的科学家说,北京可能会把它正在中国建造的行星防御系统扩展到月球及更远的地方,以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因为这样的撞击可能会毁掉一座城市或人类文明。
关于智子,往期我讲过相关内容,本期文章的往期回顾里有音频,方便大家收听,在智子的监视下,人类的一切计划和战略在三体人眼中是透明的,智子不仅如此,它还能封锁人类的物理学前沿,也就是杀死人类的科技进步,达到技术封锁。
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未来将实施地外小行星防御任务。他表示,当小天体从火星以外飞过来后,先发射探测器确定其轨道,然后发射撞击器,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要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