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水稻,并没有让农民增加多少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况且种植水稻,劳动强度大,日晒雨淋,非常辛苦,加之成长周期长,投入的成本比较高而收成去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一亩稻田一年的纯收大概在300-500元之间,种上十亩稻田,一年最多也只收入5000元,种粮只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基本口粮而已。
朱有勇院士,提倡的水稻上的山,成了这两年热搜的一个爆炸新闻。朱院士打破了水稻对地的依赖,水稻788公斤的产量,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很多人都在质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水稻上山其实就是种植旱稻。东南亚和云南贵州一带,在1400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旱稻。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水稻上山为什么高产?#惊奇发现:水稻上山产量飙升,秘诀揭秘在云南省广袤的山区,一项创新性的农业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种植模式。水稻,这种传统上依赖水田生长的作物,如今在山坡上也能茁壮成长,并且产量惊人。
我国科研团队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开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5月24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为了平衡农村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面积整体的稳定,国家于1998年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确立了以“占补平衡”为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建设占用多少耕地,主管部门就应从他处补充划入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近日,一则“多省将花一万亿推平黄土高原”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持续引发热议。12月25日,涉事多省纷纷出面否认“一万亿推平计划”,终于给沸腾的舆论浇了冷水。而这也让大众陷入沉思,如此传闻究竟从何而来?花万亿推平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