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潮流余波犹在。1926年,时局扰扰,在社会舆论界,著名性学家张竞生勇闯学术禁区,煌煌大作《性史》问世,它在文化界带来的震动堪比当时正在进行的北伐战争。此书比美国的《金赛性学报告》还要早上20年。
最近翻阅张竞生相关传记,却发现“三大文妖”中,张竞生早年和佛学曾有接触,载于张永久的《民国三大文妖》之第一章第五节“在革命与佛学间彷徨”,文中提及,张竞生在辛亥革命发生前后,曾在京师大学堂学习两年多,晚清的京师大学堂,远非后来的北大可比,毫无学术研究风气,学生忙于交际应酬,办学水平不高。
1917年9月,胡适因陈独秀推荐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1926年7月,胡适出访欧美,与北大的关系事实上告一段落。胡适第一次任职北大,前后将近九年。1921年10月,张竞生因谭熙鸿介绍得蔡元培为其所签聘书。1926年6月,张竞生脱离北大,开启人生中的另一段传奇。
前言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十分保守、传统,对于情爱色欲都闭口不谈,一些文人墨客在记叙或者写作时遇到该方面的问题时,都是刻意的回避,或者短短几字,一笔带过,即使在现在这样的开放社会,这种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然而,当一个人冒着天下之大不韪,高谈“情爱色欲”时。
上个世纪20年代,有人撰文说上海出了三大文妖,这三人是:一是提倡性知识的张竞生,二是谱写“靡靡之音”《毛毛雨》的黎锦晖,三是主张在美术课堂中公开使用人体模特儿的刘海粟。1、张竞生张竞生(1888年-1970年6月18日),字公室,中国社会学家、美学家,中国现代性教育先驱。
#头条创作挑战赛#结婚后的某一天,卫清芬大着胆子脱掉束胸衣,那个时候还没有胸罩,她便光着身子只穿一件衣服出门,如此“清凉”的穿搭被公公看到,怒斥道:“成何体统!”为什么卫清芬敢在家里脱下束胸衣呢?要知道民国时候许多人还是很封建的,她不怕被人指指点点吗?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性学家,张竞生,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他的名声在当时并不光彩,甚至被人称为“学术流氓”,可如今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的某些观点在今天看来简直是超前得让人咋舌,性如水,教会人游泳总比让他们沉溺在水中强,这个道理简单易懂,但在当时的中国,谈论性教育简直是“触电”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