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很多朋友反应不好理解,看四圣,最头疼的就是卷二六气解,因为它牵涉内容比较繁杂,再加上黄老在讲的时候又比较刻意追求辞藻,追求文辞工整,所以,有些地方行文讲述的时候,故意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搞得很多人更稀里糊涂,雾里看花似的。
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法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 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
从开始读先生的《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金匮悬解》到《四圣心源》《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玉楸药解》才开始真正了解先生,先生山东人姓黄名元御,出生书香门第,素有才华,聪明过人,所有知识,过目冰消,入耳瓦解,先生立志功名。
黄元御乃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黄氏尊崇四圣之学,堪称“尊经派”代表人物,其崇尚《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部经典,并悉心研究,阐发经意,其一生著作颇丰,现存有1 1部医学著作,其中《四圣心源》最为其代表作,是黄元御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让患者认可青年中医的方法论我真正读黄师的书是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大5开始运用于临床至今,当然“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伤寒内经对我的影响肯定是第一位的,但年轻中医处世很难,需要一套方法论。临床中年纪大的医生给患者调1个月药,患者服用后疗效不佳,多会认为是自己疾病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了,有些朋友就说,《四圣心源》这里面的这些方子,很多用起来效果也不是很好,好像也没什么效果,这个就是学中医学得有点刻板了,任何一个方子都是某一个具体的点或者面,针对的是某一个问题,不可能针对一气周流的整体。
《四圣心源》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所著,通过对医学经典著作进行研究,提出了“一气周流”的中心思想来解释人体内在的运行机制,腰痛这个疾病也可以归类为人体内在气机运行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古人的这些机理也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临床治疗该疾病,今天就将其进行简单的总结。
上次讲的是对黄元御先生的生平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知道黄元御先生写《四圣心源》这本书费了很大的心血,是学医学了十几年以后,30岁开始学医,45岁开始写《四圣心源》,一直到四十八九岁才最后成稿成书,写得非常辛苦、非常慎重,所以说是倾尽自己的心血写出了这么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