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云开日出红安塞腰鼓文/徐荣富【江西】安塞腰鼓,独具魅力。中国传统民俗舞,源自陕西延安市。古时戌边士兵,打仗时用来助威。胜利时欢庆,表达内心的狂喜。安塞腰鼓似狂飙,黄土地人性格的展示。红绸白头巾闪耀,张扬洒脱雄壮气。刚劲奔放,曼妙雄浑的舞姿。豪迈粗犷,动作变化整齐划一。
鼓槌落下的瞬间,空气仿佛炸裂。百余位头系白羊肚手巾、腰扎红腰带的汉子敲打腰鼓纵情跳跃,鼓声咆哮、红绸飞舞、黄土荡天、气势磅礴……安塞腰鼓震天吼。“安塞腰鼓是根植于黄土地的艺术。”潜心研究安塞腰鼓多年的学者张新德说,“古时候,安塞地处边塞,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
【原文】安塞腰鼓.刘成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一九七七年的春节,是我当新兵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为增添春节气氛,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团里举行春节广场文艺节目活动,要求基层连队踊跃参与。我来自安塞文艺宣传队,在这个节骨眼上,自然是连里要寻找的对象。
10月19日,安塞当地人在表演安塞腰鼓。当日,陕西省安塞县文广局组织百人腰鼓队来到当地“腰鼓坡”表演安塞腰鼓。表演结束后,当地腰鼓能手在现场同游客交流“安塞腰鼓”非遗知识,并当场“传授”腰鼓技艺,吸引众多游客体验参加。 据了解,目前,安塞县有各类文艺人才3.
近日,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主题口号、会徽、会歌、吉祥物发布。吉祥物取名“安安”,它的原型就是咱安塞鼓娃。“安安”以安塞腰鼓为设计原型,融入延安民俗元素,塑造了一个健康、自信、乐观、淳朴的腰鼓娃娃形象。
主办:中国教育报 协办:人民教育出版社黄河落天走山西。这条被中华儿女誉为母亲河的河流,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自西向东奔流而行。在巍巍吕梁山脉的阻挡下,她几番徘徊,以更加激荡之势开辟出有“千里画廊”美誉的秦晋大峡谷。峡谷南段,千里黄河一壶收,造就了壶口瀑布的盛景。
陕北是红色革命圣地,从小到大的书本里和去过的朋友的分享以及电视剧看过的镜头中有个大概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延安窑洞,陕北羊肉,以及宝塔山,和头上有个白头巾的老爷爷打安塞腰鼓,再就是大枣,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这首歌曲,以及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及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