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 (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代表作:《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我们的工作工作应当列为快乐的原因抑或不快乐的原因,也许尚属疑问。的确,有许多工作是极烦人的,而过度的工作又是很痛苦的。
工作究竟应算作幸福的原因,还是不幸的原因,这也许还是个疑问。当然有许多工作令人及其厌烦,工作负担过重也总是令人十分痛苦。但我认为,假如工作负担不是过重,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是最乏味的工作也没有赋闲那么痛苦。
第六讲面向理想的生活一、竞争与生存二、劳烦的工作三、奋斗的意义四、悠闲的生活一、竞争与生存如果你随便问一个美国人,或是一个英国商人:“妨碍你的生活快乐最大的是什么?”他会这么回答:“为生存而奋争。”他这话是由衷之言,他相信确是这样。
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曾集中谈论过他的看法。20世纪30年代,罗素曾为此专门写作了随笔文章。文中,他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承担的超负荷工作,且坚持认为幸福生活无法通过更努力地工作实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的闲暇,便会同生活中许多最好的东西失之交臂。
彭姗姗博士聚焦于讨论最为热烈的“中国出路”问题,还原了罗素演说发表的具体历史情境,追溯了罗素思想的哲学理论渊源,以杜威为参照梳理了当时不同阵营的知识分子对其中国方案的反应,深刻地分析并探讨了中国走苏俄道路相关论说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与毛泽东等人相关思考的相通性。
一直以来,艺术君有个“妄想”: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为了填补人生几十年的时光,人们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而其中某些工作本来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是为了完成某些工作而在其基础上发明的工作,甚至有些工作完全没有存在的基础。
文/大肚子猫工作时你想放假,但假期长了,你可能会开始想上班。别不以为然,说实话,如果长时间不工作,你很可能会觉得人生无意义。所以,还是乖乖来了解一下工作中的常识,好好跟工作相处吧。常识一:工作可以帮你填补人生中很大的一块空白。
1922年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案”,其中具体内容包括: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通过的“八小时工作制案”明确要求“吾人非努力奋斗,达到八小时工作不可”,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三种办法:一是以劳动大会的名义要求大总统明令规定;
近期,悉尼大学心理学院的亚历克斯•罗素(Alex Russell)博士提出了一套可以在四个小时之内成为葡萄酒专家的方法,引起一片哗然。罗素不仅在葡萄酒零售行业工作了10余年,还取得了针对葡萄酒味觉和嗅觉方面的博士学位。他声称只要有正常的嗅觉和味觉,谁都可以成为葡萄酒专家。
特约记者 文岳17岁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创业;22岁成为硅谷独角兽公司CEO;如今,随着自创公司Luminar Technologies股票上市,年仅25岁的美国青年奥斯汀·罗素(Austin Russell),成为《福布斯》榜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现代社会不需要奴隶制。」 「将工作时间缩短为 4 小时,一切都会好起来」。 ——英国哲学家罗素 昨天和朋友小 Yu 下班后去吃饭。双方都上了一天 8 小时的班,精神面貌却迥然不同。 小Yu:容光焕发。 我:疲倦如狗。
01最近某电商平台员工猝死的新闻让“过劳死”这个词语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23岁的鲜活生命在连续不断的加班强压下骤然离世,让人惋惜。然而,该平台官方账号却以高傲的口吻回应“底层人民”: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
其中有一条特别指出,要通过驻点调研、专项督查等方式,全面掌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根据《意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许多有效做法和经验,但“一把手”监督仍是薄弱环节,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监督责任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
Do nothing: How to Break Away from Overworking, Overdoing, and Underliving, by Celeste Headlee, Harmony, March 2020, 288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