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如滚烫的金液倾洒而下,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白芒与蒸腾的热浪之中。炎炎夏日,人们都尽可能呆在家中,吹着空调吃西瓜,路边却矗立着一道苦闷的身影。“你好,直达快递,你的包裹到了,麻烦下来取一下。”“包裹没找到吗?好的好的,我这边给你看一下。
姐妹们!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上周在小区绿化带捡到了"野生文玩盲盒"!那天遛狗时瞥见地上一串皱巴巴的豆荚,蹲下一看——好家伙!这不是传说中的皂角籽吗?攥着这些棕褐色"小元宝"跑回家,我连狗绳都差点甩飞了。泡水、去果肉、打孔、穿绳...折腾到半夜两点,终于get了这串油润润的手串。
近几年,“盲盒经济”势头渐盛,新奇古怪的潮玩新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追逐和购买,有人甚至豪掷千金。4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泡泡玛特门口采访到一位在旅行社工作的“娃友”,她手拿着挑好的盲盒产品,忍不住发出感叹。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济南报道近日,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店所售盲盒被拆封后重新粘贴进行“二次销售”,引发网友热议。小小盲盒在90后群体中究竟有何魅力,被拆封为何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小小盲盒竟撬动了千亿市场,爆款盲盒在二手市场价格能翻几十倍。
一个小小的盒子,均价从39元~99元不等,里面装着12种不同款式造型的玩偶之一,你无法预知自己抽中的哪一款,也无法预知打开盒子之后是惊喜还是失望,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所造的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却让许多人沉迷其中,上至儿童、下至成年人。在众多消费者眼中,盲盒是一种具有“上瘾性”的产品,为了能够抽中自己喜爱的款式或凑齐一个系列,玩家们往往会一次又一次地“砸钱”。那盲盒究竟是“小爱好”还是“智商税”?“盲盒经济”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