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我们的中国梦中华文化耀和田”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来和演出活动在洛浦县正式启动。下午17:00在洛浦县影剧院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拉开了演出帷幕,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陆续登台,经典民族管弦乐联奏《花好月圆》《彩云追月》《赛马》;
据了解,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施美育浸润行动。11月6日下午、晚上,高雅艺术进校园——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场音乐会,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精彩上演,两场演出共吸引了近千余名师生观看。
在这场音乐会中,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室内乐组合将为秦韵古曲赋予时代新意,《秦腔牌子曲》行云流水地展示出浓浓的秦风秦韵,《黄土情》兼具传统陕西音乐风格和现代演奏技法,《春莺啭》复原唐代教坊大曲,重现盛世浮华。
2月8日,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和田行圆满收官!一首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拉开了此次音乐会的序幕,40名来自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倾情演出,经典民族管弦乐联奏《花好月圆》《彩云追月》《赛马》、陕北民歌《东方红》《南泥湾》、板胡独奏《秦腔牌子曲》、民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唢呐二重奏《百鸟朝凤》、民族管弦乐《西部民歌联奏》、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好汉歌》《射雕英雄传》等经典曲目一一上演,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现场的观众。
(华商网讯 记者 姬文艳)“风流不曾老,弹铗唱作年华,凭我自由去,只做狂人不谓侠。”这是长安风乐队抖音开播后发布的第一条作品,一曲《不谓侠》弹出了古筝的悠扬婉转,也让民乐团的锐气、新意以及传统特色跃然屏幕。
演出现场 剧组供图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日前在京演出。唢呐、安塞腰鼓、信天游、陕北说书等多个极具陕北风情的艺术形式,为北京观众带来陕北高原黄天厚土的豪迈激情。
12月8日,米脂吹打乐团参加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的演出。本场演出由青年指挥家高伟执棒,特邀青年唢呐演奏家张可可、青年板胡演奏家来林、陕北说书非遗传承人高永原领衔演绎,米脂吹打乐团联合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倾情合奏。
来源:【西安日报】秦腔木偶戏表演。外媒记者体验马头琴。浓浓关中民俗特色的秦腔木偶戏表演、悠扬的马头琴演奏、令人眼花缭乱的杂技表演、歌手的动情演唱……5月19日晚,专门为参加中国-中亚峰会的外媒记者打造的一台文艺表演,令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风流不曾老,弹铗唱作年华凭我自由去,只做狂人不谓侠”近日一支名为长安风乐队的组合在短视频平台走红据了解,这支乐队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和陕西民族乐团组成主力成员大部分为90后最小的演奏者是00后在他们直播间里琵琶、二胡、扬琴等各种民族乐器齐上阵悠扬舒缓的音乐从他们手中流溢而出
“风流不曾老,弹铗唱作年华凭我自由去,只做狂人不谓侠”近日一支名为长安风乐队的组合在短视频平台走红据了解,这支乐队由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和陕西民族乐团组成主力成员大部分为90后最小的演奏者是00后在他们直播间里琵琶、二胡、扬琴等各种民族乐器齐上阵悠扬舒缓的音乐从他们手中流溢而出
来源:中国日报网 1月25日晚,西安广电大剧院内华灯璀璨,丝竹悠扬。由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联合主办的 “知礼鸣乐,雅颂古今” 少年国乐行新春音乐会在此圆满落下帷幕。
7月1日,庆“七一”——《永远的山丹丹》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举行。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永远的山丹丹》是由作曲家王丹红创作、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演绎的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包含序曲《信天游》、第一乐章《壶口斗鼓》、第二乐章《祈雨》、第三乐章《五彩的窑洞》、第四乐章《刮大风》、第五乐章《赶脚的人》、第六乐章《朝天歌》和尾声《永远的山丹丹》八个部分,集合了腰鼓、唢呐、信天游等陕北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展示了黄土文化的厚重变迁和丰富多元,歌颂了陕北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载可歌可泣的恢弘篇章,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陕北史诗”。
从高亢豪放的秦腔到古韵悠扬的民乐,越来越多文艺院团将传统艺术搬进直播间里的“第二舞台”。11月4日,“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专项”地方站活动走进陕西。来自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的40余家文艺院团、演艺机构代表参与活动,交流直播经验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