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日本早稻田大学在 1967 年推出 WABOT-1,这款机器人配备肢体控制系统、视觉系统与语音交互系统,拥有仿人双手双腿,全身 26 个关节,初步实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双足行走,被誉为 “世界仿人机器人之父” 的加藤一郎功不可没,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参展数量激增。澎湃新闻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每个机器人展区都人气爆棚,围观和咨询的观众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各国采购团、投资人、供应商及学者的身影。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优质载体,受益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突破,拥有感知、思考、决策等能力不再遥不可及。这也加速了人形机器人逐步走向产业化阶段。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于8月底在北京开幕。
人形 机器人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特斯拉 Optimus受到广泛关注之前,日本本田和美 国波士顿都有人形机器人推出,但没有商业 化量产,原因在于:1)成本居高不下:波 士顿动力Atlas与本田 Asimo 的成本均达到 了百万美元以上;
Agility Robotics 于 2019 年推出人形机器人 Digit,2023 年 9月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工厂已接近完工,预计将于年内投产,在落成首年产能将达到数百台 Digit 机器人,未来有望每年能够生产超过 1 万台人形 机器人。2021 年 8 月特斯拉 AI 日,特斯拉提出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概念。
最近,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社交账号更新了一段视频。这次的主题是:“每天散步有助于清空你的情绪”。画面中,夕阳的余晖洒在Optimus的金属外壳上,它凭借双臂的摆动,轻松攀爬一个陡峭的山坡。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在下坡时还能以小跑的方式优雅地完成动作。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地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苏银理财深度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跟踪工作。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得到资本市场较大关注,特斯拉、华为等巨头在该领域有长期战略规划和深入布局,产业发展迅速。
在科幻作品中,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有无限遐想:它们是家居护理的温情陪伴,也是抢险救灾的英勇尖兵,以超智能之姿与人类并肩同行。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精度传感器以及先进材料等技术的强力支撑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迎来巨大飞跃,开始深度融入并改变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文作者王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产物,其概念起源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和能力的模仿。早期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理论等学科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