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香港英文名“HongKong”是音译自“香港”的粤语发音,但澳门同样是讲粤语,为什么葡语名“Macau”却和“澳门”的粤语发音完全不一样呢?▲点击收看视频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本名称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的泊口,广东人称之为“澳”。
转眼间澳门已经回归祖国25年,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知道澳门之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分析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历史往往不可以望文生义,应有凭据,翻《永乐大典》,从残存的《广州府志》中发现一则材料,可证上说为非:沙螺,一名西施舌,其味亚于香螺,惟番禺县沙湾村所产。
因为中国大陆放宽出入境限制,大批大陆游客蜂拥到澳门,让这座“赌城”恢复了昔日的熙攘景象。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西侧,是中国内地与中国南海的水陆交汇处,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距60公里,距离广东省广州市145公里 。
妈祖阁建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俗话说:“先有妈阁,后有澳门。”据传,当年葡萄牙人抵达澳门时,于妈阁庙对面的海岬登岩,向当地居民询问本埠名称,误认为是问庙宇的名称,便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也就音译成了“ MACAU”,这便是“澳门”葡文名称的来历。
还记得我曾经介绍过“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吧:妈阁庙(A-Ma Temple)是澳门最古老的庙宇,坐落于澳门半岛西南端内港入口处的妈阁山西侧山腰上。数百年前,渔民就在此立庙祭祀他们的保护神——妈祖女神。妈阁庙前面的小广场就是“妈阁庙前地”,铺满葡式碎石子,特色鲜明。
澳门一名最早见于庞尚鹏1564年的奏稿《陈末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中:“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濠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曰南北台,即澳门也。”“澳”字的本意,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但在古代的解释,又指与外人通商的地方。因为澳门旧属香山县,所以有过“香山澳”的称谓。此名产生于明代。总之“澳门”一名是因地形而得名,即该地位于海湾,南北有山对峙如门故名。
在疫情发生以前,去澳门旅游也是大连康辉国际旅行社一个认可度非常高的旅游目的地,不过随着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港澳旅游、出境旅游也都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不过最近各个国家都在开放国门,加上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相信我们出去旅游的时间不远了。
由于历史原因,中文和葡文并列为澳门的官方语言,澳门所有的公共场所均需放置中葡双语的路牌或路标,但与中国其它城市不同的是,澳门地名中葡文名称的制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工作,许多地点的中葡文名称看似毫无关联,分别表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但这种语义差异现象正是澳门特有的多元文化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