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效应,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比如董宇辉,原本给人的印象是他的诗词储备量非常大,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最近因为他在直播时说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时,把其中的“纶”(guān)错读成了“lún”,从而也成为人们广为传播的谈资,认为不应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好一阵子了,一打开手机,满屏都是“董宇辉没文化,把羽扇纶巾读成“羽扇lun巾”,没完没了的,躲都躲不开,挺让人膈应的。还有一个干巴瘦老头,脑袋上头发没几根了,却整天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操碎了心:“董宇辉闹语文笑话,这得祸害多少丈母娘和她们的闺女啊。
纶,青丝绶带,从丝,仑音,正音就是读lún。因古代的官印用青色的丝带(纶)系着,方便挂在身上携带,于是民间误读为guān(官)。汉代铜官印拴在印钮上的纶《说文解字》中,纶只有一个读音,lún(纶,从丝,仑音)。纶读guān音,最早的记载是明末清初的《正字通》一书。
先听一听董公子的“羽扇纶(lun)巾”版,再说为什么一把羽扇“抡破”了董公子形象!【董宇辉版“羽扇纶(lun)巾”极度刺耳】是董宇辉缺乏古典文学知识,还是其故意打造“文人”标签?听说“董圣人”竟然把偶像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读成了“羽扇抡巾”,简直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