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机床生产车间,光机生产线上,你会看到,会有一些师傅拿着一个长条形状铁质的工具,弯腰低头,重复的坐着“前铲”的动作。你会好奇,这是干什么的?其实,这就是人工刮研!有些年轻人会提问了,机床作为“工业母机”,竟然需要如此传统的“人工刮研”,这不科学!
当你看到机床厂师傅手工铲刮工件的时候,可能会忍不住产生疑问:难道机器加工出来的产品比不上手工的工艺吗? 那可能是您对铲刮的理解还不够,人工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机器加工相抗衡,甚至相提并论。但是机器加工也是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的。
当你经过一家工具机制造厂,看到技师们用手工刮研的时候,你会禁不住地纳闷道:“他们真的能靠着刮研来改善目前这些经过机器加工的表面吗?”如果你指的纯粹是它的外表,那么我们的答案是“不能”,我们不会做得更漂亮,但为什么还要去刮研?
▼拉刮,导轨移动类的磨床的顶级刮法▼下刀处会太狠啊,留下一道`“横”刀痕,好看是好看,不利油膜形成!OKUMA有展示一块刮研板▼Moore的HookScraping是这样握刀的▼泊头的Hip Scraping是这样的▼一般机床厂铲刮工是这样“八仙过海”的▼接触精度,很少有人理解的
钳工的基础知识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其原因是:①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至今尚无适当的机械化设备可以全部代替;②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
今天「工艺篇」算是正式上线了,上次我们简单说了一下学习工艺知识的目的,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系统的学习。为了方便,「工艺篇」将会被分成七个部分,千万不要纠结为什么这么去分类,这里没有蕴含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材料形态的方式分类会帮助大家更有条理地记忆。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 2020年12月8日,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与祥云路的交叉路口,地铁9号线自城市西南方向斜穿过来,地面上穿梭的车流、人流让这个路口热闹中带着嘈杂与慌乱,但一旦跨过路口,走入数十米之隔的庆华公司厂区内,眼前立刻变得安静而有序。
一般情况下,轴类零件上的外圆表面的设计基准是轴心线,为了保证加工精度,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的原则,选择工件上的定位基准为轴类零件的轴心线,一般以中心孔作为磨削各外圆的定位表面,通过装夹工件,中心孔和的接触质量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磨削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中心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