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族女性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即秦汉以前的“夏变夷”期;古代汉族女性服饰以其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而在历代民族融合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服饰风格,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唐代人认为女性只有身体曲线美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女性服饰上大都注重曲线美。例如在《全唐诗》中,就有许多描写女子形体美的诗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腰细明肌玉,头垂小髻花”“腰细能持扇,头垂小髻花”“腰细能持扇,头垂小髻花”等。
来源:中国妇女报 人物简介:陈诗宇,设计学传统服饰研究博士,服饰史、工艺美术史学者,服饰复原指导、影视服饰设计顾问。2006年起创建古代服饰研究复原团队,与各大博物馆、院校合作展开古代服饰形象复原、科普。
中国各朝代服饰特点鲜明商代服饰材料主要为皮、革、丝、麻,样式多为上衣下裳,颜色以黑、白、红为主。周代服饰制度逐渐完善,确立了上衣下裳、深衣、冕服等基本样式且等级区分更系统化。战国深衣和胡服流行,深衣连属上下不相连的衣和裳,胡服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和靴为主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