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后,我发现很多同事都在议论我借钱的事情,有很多人会当面问我为什么一下子要借5万多块钱,为了结婚欠这么多钱真的非常不划算,毕竟当时是90年代末,那时候人均工资也才四五百块钱而已,5万元要攒10年才能攒够,的确是一笔非常夸张的数额。
老公有一个小五岁的弟弟,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省城,回了三线城市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因为老人希望有个儿子在身边,对此,老公一直觉得很亏欠弟弟。当小叔子要买房结婚时,也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那一年早产,孩子一出生就放进了保温箱,我休产假薪水比平时少些,再加上房贷车贷,手头很是拮据。
【情感采访手记。口述: 娟子】娟子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可娟子已经开始为孩子上小学犯愁了。娟子家所在的片区入读的小学是所农村小学,而娟子和老公一直想让孩子入读公立小学。虽说是十八线的小城市,但一套几十万的学区房对他俩来说不是小数目。
【情感采访手记。口述:小环】小环和老公一直想换套大点儿的房子,他们结婚三年了,一直住在老公提供的单身宿舍里,宿舍楼还是八十年代建的预制板房子,就一个直套。还在一楼,破落不说,还格外潮湿,为此,小环和老公连要孩子的念头都不敢有。
现在老家的年轻人,多数都选进城打拼,而那些曾经说不会啃老的90后,却不得不屈服于高昂房价接受农村父母的资助。那么,农村家庭倾其所有支持子女在城里买房,到底值不值?而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更何况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
【迷惑行为?#认识2周的前同事向女生借钱买房#】#不联系的前同事突然发在吗#北京殷女士的前同事给其借5万块钱称凑婚房首付。殷女士介绍,这位同事是她离职前两周认识的,如今离职已经有半年多,最近前同事突然给她发消息给她借5万块钱凑首付,房子首付是110万,前同事自己总共想出5万。
兄弟姐妹之间确实有着很深厚的血缘关系,但他们毕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家庭,一味地帮助亲人,势必会影响夫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男女双方决定结婚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扶贫,扶贫式的婚姻注定长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