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分,某红书上一个小哥发了一个帖子,“找不着对象,大家觉得我问题出在哪?”然后配了自己的一张照片。单看这张照片,网友的第一感觉是小哥有点憨头憨脑,有点胖,发型也不是很好看,而且网友的评论看着也让人不太舒服。
到底怎么才能做好?“快来听听建议吧!素人改造求支招!”“旅游方面我得听大家意见!10月底计划去广州!”“真心求建议!各科学习方法哪家强……”近期,社交平台上刮起了一阵“听劝风”。无论是旅游、穿搭,还是房屋装修、亲子关系,都有各自的“听劝版”。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徐添城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年轻人过去主打“叛逆”,现在却自称“听劝”。你是否也留意到,在各类社交平台,打着“听劝”标签主动晒照求形象“爆改”的网友越来越多:“不玻璃心,大家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听人劝,吃饱饭,网友想要啥,我就生产啥,主打一个听劝,这位年纪不大,却被称为“有求必应叔”的老板,也被称为“全网最听劝的老板”,为宠粉设计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奇葩伞”,一年时间涨粉百万,实现了90多个网友的愿望,比如下雨伞,反光伞,吾皇伞,真是闻所未闻。
在社交平台搜“听劝”“听劝!素人改造!”“旅游我听劝!10月底去广州!”“听劝!求各科学习方法,特别是数学……”现在的年轻人,爱“听劝”了?最近,在社交平台搜索“听劝”,你会发现成千上万网友发布听劝帖,求网友指点迷津。年轻人流行的“听劝”是什么新鲜玩法?“听劝体”为何会走红?
果然,婚姻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所谓的“听劝”,所有的“听劝”都是内心萌生出的新芽,只是劝解让新芽开花结果了,但最终还会长出新的“嫩芽”。曾经那个因洗碗问题爆发而“听劝”离婚的博主,居然又复婚了,不过这也是大家早就预料到的,毕竟离婚后两个人并没有分开生活。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继出海的Tiktok(抖音海外版)之后,另一个中国App又成了外国年轻人的“新宠”。今年1月底起,不少外国人“涌入”小红书,“你好中国!外国人听劝改造”“听说中国网友审美很好”“19岁求改造,请帮助我改善外观”。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编者的话:近日,湖南省怀化市“听劝”理发师李晓华在网上走红,并带火一座城市。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报道说,理发师李晓华被中国网民捧红,其实折射出消费者对获得好服务及笑着走出理发店的渴望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