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我国古代,人们将“命与天合论”认为,命运之威力在“天”,“天能致命于人”,人的一切由天决定;所谓命运就是“天命”,已经事先安排好的,古人深信不疑。早在殷周时期,“受命于天”就被镌刻在钟鼎上,成为历代帝王登位的精神基础。孔夫子说:“君子居易以侯命,小人行险以侥”。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古代,各种自然现象的谜团,还没有得到有效解释之前,人们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各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于是人们将这种操控的能力,称之为“道”或者“天命”。
知识点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把他生前的语录,以及弟子们说的金句总结在一起,编辑成一本书——《论语》。这本书成为后世学习儒家思想的经典,里面的很多语录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论语》中的篇章大都很短,以对话为主,所有的“子日”都是指“孔子说”。
这和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意义有所不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努力了 剩下的交给命运安排 这种思想更像是对结果被动的无奈接受 而儒家思想认为 对于处事过程 要严谨认真 不管什么结果 自己都要坦然接受 不会对过多的失败产生任何负面情绪 成也欣然 败也从容 这种对结果的超然态度 和道家思想也有相似的地方。
年号是我国封建社会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的创造者是汉武帝刘彻,自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都有年号,明朝之前每个皇帝可以有N个年号,明朝开始,每个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除外),那么在这些王朝的开国皇帝中,谁的年号最有意义最霸气呢?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今天人们常在用,三十岁时能完全独立,四十岁时不再对人生迷惑。五十知天命的“天命”就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也是电视剧《天道》里提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