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眼里,王耀武是活阎王,在国军将领眼里,王耀武是虎将、是铁军,是战神。在素有血肉磨房的罗店保卫战中,11师在和日本人来回的多次争夺中,损失过半,师长彭善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这个时候王耀武率领的51师接替11师守卫罗店,王耀武充分利用了信息差、夜战等优势,让日本人迟迟无法攻下罗店,51师也得到了战区嘉奖。
1948 年 9 月 16 日,华东野战军在代司令员粟裕的率领下发起济南战役,粟裕亲自拟定战斗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最终成功俘虏王耀武。济南战役为后续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对粟裕来说,俘虏王耀武,也报了 14 年前的仇,了结了一段恩仇。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内战的战场上,杜聿明与王耀武是国民党军中的两位重要将领。虽然他们最终都被俘,并且在战后的“功德林”中共同度过了人生的低谷,但在他们的军事生涯中,这两位将领却有着不同的地位与特长。
国共两党中,大多数将领出身南方,毕竟黄埔军校,北伐,井冈山,南昌起义,中央苏区,长征,这些名称字眼,充分说明了从南往北发展,南方是大本营发源地。细细劝来,北方的高级将领较少,中共有出身山西的徐向前元帅,国民党有出身山东的王耀武,今天谈“三李不如一下”的王耀武。为什么呢?
在抗战末期的时候,接受美械装备的国军精锐部队,已经可以在各个战略方向上对日展开反攻作战,而组成这些战略反攻方向的部队,这就是1945年成立的四大方面军。这些方面军都是国军各自战区的王牌部队,指挥官也皆是国军战区长官或副长官级别的人物。
第三战区一溃千里,但是74军在高安三进三出,战斗之生猛,打法之聪明,是有目共睹的。老蒋所颁奖章,大多数是在抗战前颁发的,抗战后也有些,唯有华胄奖章是专门为抗战中的有功官兵设立的,获奖者不是在抗战中战功卓著的将军就是特别勇敢的士兵。
纵观历史,任何时代都会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或救国图强,或英勇就义,他们都称得起英雄二字,中国近代就出了很多抗日英雄,而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就是有名的抗日名将,他擅于练兵、带兵、用兵,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更是擅长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