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法给人的感觉是高深莫测,读起来也是晦涩难懂,能够参悟其中的人并不多,大多不过是虔诚的信徒罢了,他们心中装着菩萨,多做善事,希望菩萨能够悲天悯人为他们送去一些安抚与释疑,总之佛祖也好、菩萨也罢,在他们的心里都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一天,小和尚问大慧禅师:师父,我们天天拜佛念经,那真的有佛吗?听我给你解释——佛是前人在引入这个概念时的一种翻译之法,‘佛’根本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不是哪个神仙,也不是哪个教主,而是对一种人的思想状态或是思维境界的表述。
释迦牟尼真的存在吗?这个人物是否在历史中存在过?可是有一天这位释迦王子先后看到了可怜的老人、痛苦的病人、可怕的死人和悠然自得的出家人,顿时觉得只有出家才能令他摆脱生老病死带来的烦恼,于是毅然逃出王宫出家了。
因此,佛教中提到的如来种类是非常多的,尤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提到了许多不同的如来。如来的种类和数量在佛教经典中是非常多样的,不同经典有不同的侧重和分类,但它们共同表达了佛教对无上正觉者的崇高尊敬和信仰。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这个人物并非是神话中的虚拟人物,而是真正存在过的历史人物。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为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其生卒年代稍早于我国的孔子,是“轴心时代”重要的文明根系创造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