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授有很多,葛剑雄却只有一个,他的身上有太多传奇色彩。作为中国培养的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葛剑雄其实是个大龄学术青年。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32岁的他如愿进入复旦大学,师从历史地理学大师谭其骧先生。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5月12日下午,葛剑雄携新书《四海之内:中国历史四十讲》做客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新书首发活动。当天的首发式不仅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历史爱好者和本地媒体的热切关注,活动现场更是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
9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在珠海大讲堂上,以《何以中国: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为听众带来历史文化盛宴。
学历史有什么用处?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古人有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美好的品行,都来自先人的智慧和历史的浪漫回音。
讲到文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什么是文化。他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中国”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华夏的文化基因来自何方?古人记载的是史实,还是价值观?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家葛剑雄在新作《四海之内:中国历史四十讲》里,针对性地选取40个充满迷雾的历史片段,深度剖析史料细节。
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是人口史、移民史、历史地理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黄河与中华文明》《中国移民史》等大部头著作都是他的研究成果。
作 者丨陈思琦编 辑丨孙超逸他是79岁的B站UP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知名历史地理学家。如今他从上海来到深圳,79岁签下一份“三年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我不过是一个符号。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