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开展了首届研究生“文明导学团队”评选活动,选树表彰一批卓越的研究生文明导学团队,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弘扬优良导学文化。导师是研究生学习、科研和成才不可或缺的引航者与陪伴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视觉中国供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鑫宇 王钟的对研究生来说,导师是学习科研中一言九鼎的“老板”,还是生活上关怀备至的长辈、朋友?导师与学生如何“互相成就”?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健康的科研创新环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4.
被北邮15名学生联名举报的教师郑某。 北邮学生举报遭导师郑某压榨。 被华中农大11名学生联名举报的教师黄某某。 华中农大学生针对黄某某的举报信。 网络截图 一份长达20页的举报文件,让高校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焦点。
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导师的角色定位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职业发展以及个人成就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评论员 朱文龙确保导师和研究生多见面,山东大学出台了政策。据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网站3月22日消息,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已增设“导师指导”模块,要求全体研究生导师每周至少与所指导的研究生见面一次,可以选择线上见面。见面情况均需在系统中记录,作为导师考核的依据。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丁洪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研究生招生机制和提高研究生待遇的提案,指出当前有的导师把研究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这不利于研究生成长,也有违国家培养研究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