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南,看小孩子表演这个,一定会让你惊出一身冷汗!!!陇南礼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俗文化更是内容丰富,光彩夺目,当地有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叫做“高台”,每当过年的时候,就会和其它社火一起演出。虽然高台在其它地方并不少见,但礼县一带的高台独具特色,绝无仅有。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社火娃”也因呆萌可爱,扮相有趣引起全网围观而走红。
社火活动“萌娃”参演引争议 未成年人保护亟待重视传统民俗活动应符合法律精神□ 本报记者 赵晨熙一台红色的活动花车缓缓行驶在人群中,花车上五名身着古代服饰的孩子在一处并不算宽敞的圆形台子上和围观民众互动,花车两侧人头攒动,人们不时鼓掌喝彩,忽然间风云突变,花车撑杆断裂,顶部的圆形高
兰州皋兰什川拍1、皋兰什川高台又称“抬搁”及“铁芯子”,将8岁以下儿童固定在2至3米高的特制台架上进行表演。 素有“空中戏剧”之称,传承600余年。皋兰什川2、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在陕西,社火与春节紧密相关,没有社火的春节仿佛缺少了灵魂。新春时节,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弥漫着新年气息。锣鼓声响起、社火表演拉开序幕的那一刻,新春的氛围被推向高潮。
榆中县城关村一片锣鼓喧天的热闹喜庆景象,原来是村民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排练铁芯子、女子太平鼓。一般将五六岁的孩童装饰成戏剧人物,巧妙固定在主杆、分杆所需位置上,并将露出的固定物用彩带、花草及戏剧中使用的其他道具遮掩和装饰,给人以玄妙之感,其高度一般为3至5米分为上下两层,每台铁芯子上多则三四人,少则二三人,由青壮年数十人将桌抬起,左右护围,前呼后拥而展演。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在陕西,社火与春节紧密相关,没有社火的春节仿佛缺少了灵魂。新春时节,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弥漫着新年气息。锣鼓声响起、社火表演拉开序幕的那一刻,新春的氛围被推向高潮。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23日电 喧天锣鼓驱散冬日严寒,鞭炮齐鸣奏响喜庆号角……2月23日,以“陇原儿女心向党,龙腾鼓舞贺新春”为主题的春节社火汇演在皋兰县举办,来自石洞镇、西岔镇、什川镇、水阜镇、黑石镇、教育系统6支社火队的700多名群众亮出拿手绝活,热热闹闹过元宵。
【周末看热闹去沣东斗门 高跷芯子传统社火阵势大】在西咸新区斗门镇牛角村,这两天社火耍的正热闹。两米多的高跷走的那叫一个轻松平稳。十几组不同造型的芯子也是大伙热捧的项目。看这个被固定在支架最高处的孩子,起床太早化妆准备又累,竟然直接在空中睡着了!
“太热闹了!”“明天还有表演吗?”……2月5日下午,鹤壁新闻网直播间的网友们一边观看浚县古城社火巡演,一边热烈讨论相关话题。镜头拉回到巡演现场,有“华北第一古庙会”之称的浚县正月古庙会热闹非凡。24支社火队齐聚浚县古城,盛大的巡演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