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艳欣 央视网如今,越来越多人主动前往医院精神科求医问药。《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达6688.9万,比十年前翻了一倍还多。精神看不见、摸不着,精神出现哪些症状会被认定为“病”了、该怎么治,人们对此还有很多困惑乃至误解。
广医二院消化内科杨辉:假期未结束已提前返工,医生也需要提供情绪价值10月6日7时许,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广医二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来到医院上班。在2号楼4楼消化内科病区,医生们推着放有笔记本电脑的小推车,以一次大查房提前开启了工作模式。
医护人员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除了生理安全防护,他们的心理防护同样重要。有调查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高低,跟所处环境病毒量的多少呈正比关系,单位空间里病毒量小,即使是简单的防护也不容易被感染,相反,单位空间里的病毒含量越大,则被感染的风险就越高。
你希望医生带着个人情感为你诊疗吗?也许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医生应该冷静、客观、理性,诊疗过程不应该掺杂个人情感。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医生对你的痛苦无动于衷,只是“客观理性”地检查、开药,你会不会觉得他/她过于冷漠?
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这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真理,悲伤、痛苦、愤怒、绝望这些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只会引起更大的麻烦,要知道,人的悲欢喜乐并不相通,你认为你需要得到安慰,在领导和同事的眼中,你可能是吃错药了,影响自己的工作,往小了说,是影响业绩。
我们常说,医者父母心。可如今的医生群体,似乎离这个词越来越远了。他们身上,弥漫着三种情绪:疲惫、焦虑、和心寒。先说疲惫。每天面对无数的病人,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要面对病人的痛苦,还要承受家属的质疑和指责。
中国之声特别制作《医护人员心理防护手册》今天邀请到的心理防护专家是: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医疗队成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冯强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设置了2000多张床位,短时间内要收治这么多患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因为在网上直播唱歌,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血管外科专家欧敬民火了。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位主任医师从医二十多年,在多个社交平台开通个人账号,最喜欢的歌是《怒放的生命》。大部分网友都为欧医生点赞,也有人质疑“医生唱歌是不是为了兼职赚钱”。
【编者按】学医很热。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临床医学总是被列入热门专业,医生这份职业,总有光鲜一面。学医也很苦。且不说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样的老梗,现实中,成为医生要经历漫长艰苦的钻研,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真实的从医之路是怎样的?
8月18日,佛山南海石肯医院开展以“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为主题的庆祝大会,会上同步启动价值共同体管理模式建设,以此激励医院职工更加敬业、更加爱岗,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之中。
如今,越来越多人主动前往医院精神科求医问药。《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达6688.9万,比十年前翻了一倍还多。精神看不见、摸不着,精神出现哪些症状会被认定为“病”了、该怎么治,人们对此还有很多困惑乃至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