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担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专注研究“三农问题”数十年的温铁军温教授来说,他的青春,是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度过的。这也成为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回忆,“当年多亏农民”温教授为何这样说?
《请示》指出:天安门因年久失修,通过检查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由于300年来,多次经受了强烈地震的冲击,加上屋面渗漏,长期失修,整个木构架的变形越来越大,梁柱脱榫、歪闪、弯垂、劈裂、断折、糟朽等情况日趋严重,为了保证安全,天安门城楼需要彻底翻修,要在建国20年大庆前全部完工。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随着这句话 ,黑龙江迎来了, 一批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他们来自全国的五湖四海, 有的长眠于此 ,有的成家立业 ,有的为了回城妻离子散, 感谢你们 ,为了当年北大荒繁荣 ,祖国富强, 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哥老姐们!
“张秀才”是延吉知青张庆禄的绰号,这个绰号是他下乡插队时同学们给他起的。张庆禄老师长得一表人才,当了几十年教书匠,却娶了带着一个女儿的农村寡妇。说起他的知青生活经历和情感婚姻往事,当年和他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织渔网难忘1968年张艳君我是1968年初中毕业生。当时,我是我们学校第一批下乡的。那天,妈妈和姐姐送我到了学校,学校正在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欢送会,墙上贴着“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大标语,还为我们每个人戴上了一朵大红花,敲锣打鼓,热闹极了。
正值国庆长假期间,50年前在此回城的甘肃省兰州市知青刘兰青毅然乘车1600多公里,与湖南湘潭市老知青陈天明、张松林三人结伴,风尘仆仆地回到他们的“第二故乡”湖南省攸县宁家坪镇黄公村荷叶塘小山冲,别开生面地开展“知青返城50周年”、两人70大寿、与祖国国庆“三喜同庆”活动,荷叶塘山冲的200多名父老乡亲,以放鞭炮、贴红幅、办公宴等多种形式,热烈欢迎他们“回家”。
当年6月,福州市建筑工业专科学校的青年教师倪希锴、林兆枢等16名城镇知识青年,组成福州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赴连江县蓼沿公社插队落户,成为福建首批上山下乡的青年知识分子,掀开了福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