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我,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铁铁的唯物主义,但很巧的是,大学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大学学了很多,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家庭治疗等等,大学毕业之后从事儿童情商教育,涉及家庭教育,才发现,学习心理学,帮助自己更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会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这是心理学对外的帮助,但对内呢,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更了解自己吧。
非高敏感的父母,是很难理解高敏感孩子的“多愁善感”;生命密码三角形内有数字9的父母,是很难理解没9的孩子,他们内心对“认可”的渴望的;同样的,密码中没4的父母,是很难理解“缺乏安全感”是一种怎么的体验……我们曾在生命密码亲子咨询中,遇到一些妈妈们,他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很难理解。
其实有一段时间,就发现了,除了像顶级科学家爱因斯坦、特斯拉、杨振宁级别的,或者哲学金字塔顶端的圣人如老子、尼采等少数人,将科学研究、理论现实、深度思考、联想升级多维融为一体的看待【玄学】与【科学】的关系,看待【宇宙】与【人体】的关系,看待【传说】与【真相】的关系外,其他大多数的玄学学者和科学崇拜者,基本是两个独立对抗的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