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需要,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近期启动。在空间站吃一颗苹果要有怎样的“仪式”?再生水的口感到底如何?空间站里的吃喝住行,都会给你不一样的神奇体验。听航天员王亚平为你揭秘空间站里的出差趣事。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北京报道逐梦寰宇问苍穹。我国的航天事业,历经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与心血。近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一件件展品凝结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来的探索创新,背后更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
中新网海南文昌11月15日电 (马帅莎 周昕)11月15日晚,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为中国空间站送去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其中包含亚磁果蝇实验。科学家将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开展亚磁—微重力环境对果蝇基因、行为和生存繁衍的影响研究。
天宫的航天员们又双叒叕出门啦这是神舟十五号乘组的第一次出舱任务航天员在空间站组合机械臂的辅助下在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之间快速转移实现了在一次出舱任务中三舱作业覆盖中国空间站机械臂其实是智能机器人不仅有强大的“大脑”而且拥有和人类一样的“视觉和触觉”除了协助航天员出舱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天宫空间站的正式开建,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始走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如果说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而中国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那种,算是“大房子”。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区内,按真实比例 1 : 1 研制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引发线上线下广泛关注。
我国的空间站自2022年底完成在轨建造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座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目前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随着神舟十九号飞船航天员乘组进入太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四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正式开始。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技术特点?
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全貌的高清图片,这是我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近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里的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受到广泛关注。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在轨至今,已成功开展在轨功能测试和部分载荷在轨试验,目前产品状态良好。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3日电 题:“四两拨千斤” 揭秘中国空间站“转位神器” 作者 郑莹莹 马帅莎 范文超 北京时间11月3日,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伴随中国庞大的航天器“积木”变换位置,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和“梦天”“问天”两个实验舱正式形成“T”字基本构型。
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28日报道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1月28日下午,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出席由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媒体见面会。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在见面会上首次发布。
◎占康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孙明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我和我的天宫”报道组走进位于成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了解太空温馨家园是如何建造的,又有哪些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