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作为药方,慢慢却成了饮品,在8世纪的中国,茶,更以上流社会的风情雅致,步入了诗句的殿堂。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12月2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了它评选的年度词汇——“脑腐”,意指“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主要是因过度消费“某种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物质”所致,这个词的使用较2023年激增了230%,反映了人们对大量摄入低质量、无营养网络内容的集体焦虑。
自大航海时代之后,全球范围内的商品、物质文化以及知识信息流动更为频繁。对于民族国家历史的考察与探究,不仅要注重内部因素的生发成长,也要考虑来自外部观念及其他力量的刺激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深,职业史家书写历史面临着学科内外要素、国际国内视野都要予以兼顾的挑战。
9月10日是教师节。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位于福州西湖之滨的左海大众茶馆,也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老师。9月10日下午3:30许,“闽台‘工夫’,茶和天下”——两岸品茗•一味同心座谈会在福州左海大众茶馆开启。
有人说,茶和酒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性格。以撰写《茶之书》享誉世界的日本作家冈仓天心,当年周游世界,随身携带的就是唐朝陆羽的《茶经》。随着国潮风起,“茶为国饮”观念的推广,《茶经》及其作者陆羽,俨然成为中国文化风行于世的鲜明文化符号。
前言;周作人说: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有时,人生中那些看似无用之事却是最让人获益最多。它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灵魂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