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起来“八大碗”,全国各地都有,过去尤其是在农村喜宴上经常出现,还有旧时过年过节时坐“席”的时候才能吃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可以随时吃到。以前“八大碗”是婚姻的必备菜,八个圆盘往桌上一摆象征着团圆喜庆,不光有着好的美好的寓意,而且是味道也相当的棒。
在以前合肥地区不论婚丧嫁娶,不论什么大事情它的席面总是用八大碗,一般八大碗的菜品都是定下来的,都是红烧鸡,红烧鱼,红烧肉,肉圆子,炖肘子,以及任意三个炒菜,并且在吃的时候要是有讲究的,鱼是不能吃的,要给主人家留着,叫余着财气,除非主人家主动挑了第一筷子,最后一个上的菜绝对是红烧肉
民以食为天,有句话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说明吃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我们听说过或者没有听说过的美食,它们是什么样子呢?一起看看吧!“八大碗”最初始满族人家的平常菜肴,大概在清朝乾隆时期,“八大碗”归在满汉全席的“下八珍”里。
“走!吃八大碗去!”在农村咱吃酒席都称吃“八大碗”,当然,在咱贵州的农村,之前白喜是没有做所谓的“八大碗”的。为啥呢?穷呗!你像在六七十年代,农村白喜早中晚餐都是“一锅煮”,就是一个锅里放入各种菜煮在一起。当然咯!遇到有钱富裕的人家呢?
每个地方的八大碗,根据不同习俗和口味,做出来的八大碗也各有不同。河北省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荤菜的做法复杂,有十三四道工序:分割肉、煮肉、抹面酱、过油、切、再装碗蒸、蒸一遍,一遍是一个小时、第二遍再蒸一个小时、加料、还得再润汤、再蒸一小时、备用。
现在不论是喜宴,还是逢年过节,在吃鱼的时候,人们还是很忌讳“翻”字,在将鱼反过来的时候,会说正过来,以图吉利。看起来小小的细节,却渗透着餐桌上传统的文明礼仪,人们唯有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让中华文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使有礼仪之邦美称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现如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