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5月18日讯(通讯员 戴晖 记者 张可)近日,南京江北新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新材料科技园大队在巡查中发现,园区金江公路与玉成路交界处附近有渣土车违规倾倒建筑垃圾。执法人员来到工地现场,原来这里是某过江通道项目河道回填工程。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在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工程施工现场,高大的泵车伸展着长达十几米的臂架,正在泵送一种新型再生环保材料,用来进行工程外墙的肥槽回填。据悉,这种再生流态回填材料预计将在此项工程中使用1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50多个工程使用了这种绿色回填材料。
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广州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工作,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规范化管理、资源化利用、智慧化监管轨道。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我国每年也要面临约20亿吨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遭遇着“垃圾围城”的窘境。经过破碎、除杂、分级、清洗等各式工艺,海量建筑垃圾不仅“重获新生”,还在新建筑物乃至各个领域再次“上岗”,既节约资源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沪府令57号)文件要求,建筑垃圾分为工程渣土、泥浆、装修垃圾和拆除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建筑废弃混凝土,其中装修垃圾和拆除废弃物、建筑废弃混凝土需进入资源化利用设施进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