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成语似乎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故事,可能是古人的见闻,也可能是对生活的艺术渲染。正如“狼狈为奸”这则成语,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其广泛讨论,从字面意思来解读:狈是一种前腿特别短的动物,它需要趴在狼身上来完成狩猎,后又用来比喻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2018年5月,在美国蒙大拿州牧场附近,一农民杀死的“类狼”动物让美国野生动物专家感到困惑。在我们比喻人相互勾结干坏事的时候,通常会用到“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狼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十分残酷凶狠的食肉动物,但狈我们好像都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狈是中国传说中极具神秘色彩的动物,那么它真的存在吗?
2018年5月,美国蒙大拿州的一位农场主猎杀了一头类似狼的神秘生物,据当地的野生动物专家表示,他们没办法确定它的物种,在检查之后发现无论体型还是皮毛都不同于狼,牙齿尖短,前爪很小,随着它的照片公布,网友们的猜测也随之而来。
不知为什么,突然停电了,网页一抹黑,我只好乱翻闲书。于是,我搬出大部头《中华成语熟语辞海》寻求答案,好在该书按汉语音序排列,容易查找,不仅找到了这个成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60条由“官”字打头的成语、熟语中,有关官吏形象的褒义词只有几个,如“官清似水”、“官不易方”、“官俗国体”、“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等,且多为中性词,其他竟然都是贬义。
本汇总收录的近几年高考和统考经常考到的成语八大类共1237条,分别是:1、望文生义类:315条 2、语意重复类:126条 3、对象误用类:379条 4、双重意义类:92条 5、特殊用法类:53条 6、谦辞敬辞类:44条 7、褒贬误用类:83条 8、易混误用类:145条【三】对象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