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这两年,只要一家人下馆子,不管到得多早,父母都会坚持等我到场再开始点菜。这不是因为我有多“重要”,而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点菜的难度越来越高了。服务员满脸堆笑地迎上来,热情地向父母介绍,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桌角的二维码就可以点菜。“很方便哦!”他们还不忘加上这句话。
中新经纬5月27日电 (常涛)落座、打开手机、扫码点菜,已经成为不少人外出就餐时的潜意识动作。不过,你是否意识到,这一便捷行为背后可能藏着猫腻:在一次次点击中,顾客的个人信息也被“收割”。扫码点餐开通门槛低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对“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现象的劝喻。
如今,消费者在餐厅吃饭时,扫码点餐已十分普遍。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为商户节省了人力,给顾客带来了便利,但也暗藏“强制关注”的陷阱,引发过度收集信息、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在成都市区一综合商业体内,观察记者随机选取了5家餐厅和3家冷饮店进行走访调查。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手机一扫,即刻下单。近年来,扫码点餐服务在餐饮服务行业迅速兴起普及。但有些点餐小程序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授权商家获取个人信息,否则无法点餐。对于这种“便捷操作”背后暴露个人隐私信息的隐患,你有没有过担心?
“都怪我没有提前做好预算。”安然抱怨的时候还带着一丝自豪得意。陈泽帮他联系了高羽,但是电话没有人接听。安然拿出手机扫一扫,在网络上找到了同款材料,然后简单地咨询了一下生产日期和产地之后就直接下订了,并千叮咛万嘱咐地要商家快快发货。由于是同城,第二日开店之前,所有的材料都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