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说第一种情况,一年四季都怕冷,哪怕在夏天,手脚也是冰凉的,容易生病感冒,经常感到疲乏,后腰的位置经常又冷又痛,小便清长,大便溏稀不成形,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阳虚怕冷,大多是肾阳虚导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温补肾阳,可以尝试用桂附地黄丸来缓解。
女性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这里告诉你,是阴阳两虚导致上述症状。阳虚,是体内的阳气不足,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推动,激发功能,阳气不足,就不能激发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就不能抵挡周围的风寒湿邪,最终使人生病。
阳气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的是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万物,同样我们人的体内没有阳气就不会有生命,《黄帝内经》有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也是我们把寿命叫做阳寿的原因。
秋冬季节对怕冷的人来说实在是难过,因为又要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给身体保暖了。第一种是肾阳虚,肾阳为我们一身之阳气,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如果肾阳不足,常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冰凉,腰腿冷痛酸软,同时还伴有尿频、夜尿多,晨起腹泻,饮食不消化,功能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怕冷体质就要以温肾助阳为调理原则,可以参考右归饮加减调理。
今天(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确实有特定体质的人群与同龄人比起来怕冷,尤其是秋冬季更是明显,中青年女性更明显。从中医理论认识,这属于阳虚状态,但不是疾病状态。
怕冷是阳虚,怕热是阴虚,那既怕冷,又怕热呢?阳气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它犹如自然界的太阳,温暖照耀大地,阳气不足,它的温煦功能就会减弱,则内部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阳虚则生寒,就会表现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主要症状,还伴随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由于阳气不足对水液蒸腾作用弱,多余水分停留体内,导致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出现齿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