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九,很多人都已经开工忙碌了。但如果在过去,如今还是过年期间,年的味道仍旧那么浓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年才将离我们而去。可叹,时代真的不同了。关于正月,有许多习俗讲究,比如农村老人常说的正月里不能烙饼,意为能将“苗禾”烙糊了。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了,各位家长朋友们是否已经早早的做好了节日安排呢?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禁忌大概知道多少呢?今天若莲在这里为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下元宵节的习俗和禁忌,希望能够为大家迎来一整年旺旺的财运哦。一、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文丨饭饭妈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都说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过完了。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了,甚至都失去了过节的仪式感,不过在我们老家,每年的元宵节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除了有放烟火、赏花灯、猜灯谜之外,还有庙会、迎菩萨等活动特别热闹。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认为此日也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是喜气洋洋,普天同庆的日子,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古人称之为“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就听到家中老人念叨:正月十五元宵节,1不丢,2不借,3不开,4不洗,5不留,迎财纳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亲朋好友相聚吃一顿团圆饭,然后出门赏月、看花灯、猜灯谜、逛夜市。街上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千家万户张灯结彩“闹元宵”。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也是除夕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有了“元宵节”的诞生。元宵节既是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新年的一个延续,它不仅代表了旧年的结束,更是一年崭新的开始,习俗和讲究自然少不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春佳节之后第一个传统节日,正逢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相比春节的隆重,元宵节多了更多热闹的气氛,传统元宵节,全国各地有许多不同的庆祝方式,比如点灯,赏灯,逛花市,放焰火,猜灯谜,吃元宵等。
时间过的好快,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这一天的热闹程度不输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非常的热闹,小时候我们老家的烟花傍晚时分一直放到凌晨1点,一家的烟花放完后另外一家就跟上了,过年买的烟花全部放完,非常绚丽多彩,不过,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放烟花了,那种热闹的气氛再也找不回了。
元宵佳节,除了吃汤圆,牢记3做3不做,对接好运,日子红红火火。马上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过新年,过到了正月十五才算是正式过完了,我们即将开始新一年的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风俗习惯,也流传了下来。在我们这里,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就要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为庆祝元宵节元作准备。
在古代,元宵节这天,每个地方都相当重视,因为古代历法和月相有着密切的关系,每月的农历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满之夜,所以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吉日了。
虽说春节已经过去,不过在农村,还有不少人忙着走亲访友,而且很多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回家,所以农村老家很多趁着过年办婚事的特别多。像肥东、滁州、马鞍山、宁国等多地竟然用钱贴出“喜”字,有些地方还是贴“新婚快乐”的,所用的钱差不多要上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