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有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的译文是: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末节,任何事情都有开始和终了,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道了。此话的精髓在于“知所先后”,即“知止为先,能得为后”。要先“知止”,之后能不能得呢?原理是能得。
很喜欢的一段话:“ 就要活得像石灰一样,别人越是泼冷水,你就要越沸腾。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艰难的路,不是谁都有资格走的。老天需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有些不顺心的人和事来刺激你,打击你!你只有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如果事与愿违,那就相信上天已另有安排。
告诉你,并非迷信,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是惊人的命运准则。深以为然。君不见,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历史这本厚重的史书中,大家不难发现,大至朝代的更迭,小到普通人的起伏,无不贯穿着这自然规律。当你盛到极点时,老天是不会让你一直站在巅峰屹立不倒的,势必会让你顺着斜坡,慢慢走下来。
图选自网络侵权联系可删正所谓:法不外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甘露不润无根草,妙法只渡有缘人。弘一法师也曾言:允许一切发生,它不是让你躺平,而是告诉你要顺其自然。不必强求,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自己成为自己,也允许别人成为别人。
西方有《圣经》,东方有《易经》,这部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被称作“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用六十四个卦象揭示了宇宙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相传三皇之伏羲创作八卦,神农炎帝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周文王拘而演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