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栾城有个苏邱村,苏邱村以前叫苏丘村。苏丘也就是苏家坟的意思。因为村里有座苏家大墓,它就是唐代苏味道墓。清朝雍正年间,为避讳孔丘(孔子)之名,改名苏邱村。苏味道墓位于苏邱村中部,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3500平方米。
#历史开讲#本文2000多字,阅读时长2分钟。上一篇,我们讨论了苏轼的爷爷和父亲,这一篇,我们来聊一聊苏轼的先祖:苏味道。苏轼的第十一世祖,苏味道,18岁中举,20岁进士及第,然后迎娶白富美,在武则天的凤阁三度拜相,但他却没有走上人生巅峰,而是病死在巴蜀之地。1 .
苏味道(648-706),赵州栾城(今栾城区)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史部侍郎裴行俭爱其才华,恰逢征讨突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孝敬皇帝妃之父裴居道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是唐初时候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纵观他的一生,可谓是喜忧参半:在诗词歌赋方面卓有成果,是当时的大文豪;但是另一方面,他为人处事又广受诟病,想要讨好两边结果哪一边都不讨喜,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笑柄。
苏味道现在远不如他的后代苏东坡有名,但他贡献了两个成语:一个是“火树银花”,他在《正月十五夜》诗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一联,生动描绘了花灯齐放、热闹非凡的元宵夜;另一个成语却不怎么光彩,那就是“模棱两可”。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个宰相叫苏味道,很有文才,但人品不怎样。因为他是靠拍武则天的情人的马屁而上位的。苏味道当了宰相后,就要尽职,可他审时度势,发现为官要有所为,肯定得不到好处,于是就采取了为官不为的手法。每当有人问他政事时,他就摸着椅子扶手,摸来摸去,不肯说一句话。
“三苏”远祖苏味道之墓所在的苏邱村,距离石家庄市区不足二十公里。进村直行左转,便是苏味道墓园。这个墓园的实况,不仅比我想象的好,也远比网上所见的图片好,称得上环境清幽建筑静雅,园林设计还是比较用心的,可见当地有关部门之重视。
苏铭说话的语气十分轻柔,就像是请客吃饭一样,然而,言语之间的意味却是尽显霸道。“守墓人”这个职业本就是跟亡者打交道的,你要是指望能够用苦口婆心去感化它们,那你是脑子秀逗了。你又不是唐僧,又没有儿歌三百首,想怎么感化它们?用爱吗?不管是什么东西,什么物种,都是欺软怕硬的!
关于三苏父子在四川留下的遗迹,最负盛名的当属三苏祠,苏东坡的家族墓地在何处,少有为世人所知。东坡区文物部门表示,此地或还有苏东坡家族中其他人的墓地,等明年文物部门启动对此地首次考古发掘之后,会有更确切定论。
1、苏 秦(?—前284),东周洛阳古太平庄人。以“合纵策”说服了燕昭王,联合了赵、韩、齐、楚、魏。于公元288年,六国君主在赵国洹水歃血为盟,联合了强大势力抗衡秦国。故封苏秦为“纵约长”,身佩六国相印,主掌六国军政。他发愤攻读,“悬梁、锥股”脍灸人心之精神,为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