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高阳酒徒【成语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成语释义】: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成语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
【成语名字】: 高阳酒徒【成语拼音】: gāo yáng jiǔ tú【成语释义】: 原义是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
酒乃粮果所酿之饮品也,是人类生 产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某 种意义上讲,酒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周朝设有“酒人”,专掌造酒,也为祭 祀用。《周礼.天观酒人》中记载“酒人 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
导语1044年,王雱(pāng)出生于临川县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是王安石的长子,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1049年,王雱五岁时,表现出了惊人的聪明才智,能够辨别从未见过的动物。1067年,王雱中进士,初任旌德县尉。
“识才尊贤”出自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故吾以为真正高阳酒徒可敬也”,意思是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焚书·复麻城人书》写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时李贽寓居武昌,接到一位“自谓高阳酒徒”的麻城旧友的来信,因写此书。